
期刊简介
《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》(DVD-ROM)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办(新出审字[2011]814 号),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(CN)11-9325/R,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(ISSN)2095-3216。本刊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、中华医学会主办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承办、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专业性电子学术期刊,是“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”之一。本刊为中英文双月刊,逢双月下旬出版。已被“中国科技核心期刊”(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)、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》、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》收录。本刊以从事肾脏疾病相关专业医务和科研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,采用图文声像多种形式,反映肾脏病学领域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信息与成果,宣传介绍肾脏病防治措施,促进学术交流,推动我国肾脏病学研究与临床工作发展。光盘内包括所有文章的电子版内容,以及专题演讲视频、专家讲座视频、热点问题讨论会视频、临床病例讨论会视频、查房视频、手术操作视频等。本刊的办刊宗旨是: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,贯彻理论与实践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,鼓励临床与科研创新,倡导学术民主与学术争鸣,反映我国肾脏病临床和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,促进国内外肾脏病领域的学术交流。
中医理论探析:天人合一与气机升降的奥秘
时间:2025-06-03 10:30:24
天人合一:中医理论的世界观
中医的核心思想“天人合一”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,不可分割。这种观念源自古代哲学,认为人类与天地万物相互依存、相互影响。比如,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,春天阳气上升,人体也应顺应自然,保持心情舒畅。
“天人合一”的整体观不仅体现在对自然的认识上,还贯穿于中医的诊断和治疗中。中医讲究“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中知人事”,医生在诊疗时,不仅要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,还要考虑其生活环境、心理状态等因素。这种全面的视角使得中医治疗更具个性化和系统性。
气机升降:人体运行的奥秘
中医认为,人体的气机运动形式主要包括升、降、出、入四种基本形式。脾气升,胃气降,肝气升,肺气降,心肾相交,这是脏腑之气的升降规律。清代医家黄元御提出的“圆圈”理论形象地描述了这一过程:人体的气机运转就像一个圆圈,当某一环节出问题,整个圆圈就会转不动,人就会生病。
黄元御的学说强调“土枢四象”,即以脾胃为中土、枢纽,肝心肺肾四藏为四象。脾胃的功能正常,气机才能圆转不息,周流六虚。这一理论不仅与古人针灸实不谋而合,也为现代中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。
四象枢土:中医的藏府模型
“土枢四象”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,五行以中土为枢而司四象,圆转不息,周流六虚。这一模型源于《黄帝内经》,以脾胃为中土、枢纽,肝心肺肾四藏为四象。黄元御在此基础上提出“崇土”思想,尤其是强调中土为枢轴,脾升胃降,土枢四象为其学术特色。
这种模型不仅解释了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,还为中医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指导。比如,脾胃功能失调会影响其他脏腑的正常运作,因此在治疗时,调理脾胃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阴阳五行:中医的理论基石
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的基础,芬余氏《医源》云:“天地之道,阴阳而已矣;阴阳之理,升降而已矣”。阴阳学说认为,万物皆由阴阳两种对立统一的力量构成,人体的生理活动也不例外。阴阳平衡,人体健康;阴阳失调,疾病丛生。
五行学说则进一步将自然界的事物分为五类,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,分别对应人体的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。五行相生相克,相互制约,维持人体的动态平衡。比如,肝属木,木生火,心属火,火生土,脾属土,土生金,肺属金,金生水,肾属水,水生木,形成一个闭环。
病因病机:中医的病理观
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不仅停留在表面症状,更注重探究病因病机。病因可分为外因、内因和不内外因。外因包括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等六淫;内因主要指七情内伤,如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;不内外因则包括饮食不节、劳逸过度等。
病机则是疾病发生、发展的机制。中医认为,疾病的发生是正气与邪气斗争的结果,正气强则邪气弱,反之亦然。因此,中医治疗不仅针对症状,更注重调整人体的整体状态,增强正气,驱除邪气。
中医知识博大精深,从“天人合一”的整体观到气机升降的“圆圈”理论,再到“土枢四象”的藏府模型,无不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现代中医的实践价值。理解这些基础理论,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体,还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医知识,达到预防疾病、养生保健的目的。希望通过这篇详解,你能对中医基础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感悟。